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不同比例墨水配制對量子點薄膜形貌的影響
> 4種增效助劑對煙草常用化學農藥表面張力的影響
> 篩板萃取塔中液滴行為的影響因素,篩板對界面張力體系液滴有何作用
> Sb合金元素對鋅液與X80鋼表面張力、潤濕性及界面反應的影響——結果與分析
> 表面活性劑對?納米碳纖維CNFs在水性體系中分散性的影響(二)
> 強紫外線輻射對減縮劑抑制水泥石干縮變形效果研究(四)
> SRA減縮劑濃度對溶液表面張力、砂漿凝結時間、水泥水化的影響(三)
> 轉印催化層制備:催化劑漿料的表面張力多少合適
> 微流控器件結構對水/水微囊形成過程、界面張力的影響規律(四)
> 固體、鹽溶液表面張力測量及與其在潔凈硅橡膠表面接觸角的關系研究(二)
推薦新聞Info
-
> 全氟庚烷端基聚丙烯酸(FPAA)合成方法及水溶液表面張力測定
> 純聚苯胺LB膜和聚苯胺與乙酸混合的LB膜制備、NO?氣體敏感特性研究(下)
> 純聚苯胺LB膜和聚苯胺與乙酸混合的LB膜制備、NO?氣體敏感特性研究(上)
> 不同相對兩親面積的Janus顆粒在油氣表面性質和泡沫性能對比(三)
> 不同相對兩親面積的Janus顆粒在油氣表面性質和泡沫性能對比(二)
> 不同相對兩親面積的Janus顆粒在油氣表面性質和泡沫性能對比(一)
> 氣凝膠的合成方法及干燥方法一覽
> 表面活性劑對?納米碳纖維CNFs在水性體系中分散性的影響(二)
> 表面活性劑對?納米碳纖維CNFs在水性體系中分散性的影響(一)
> 納米熔鹽形成機理、表面張力測定及影響因素研究(三)
不同酸值、分子結構對烷基苯磺酸鹽界面活性的影響(一)
來源: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瀏覽 402 次 發布時間:2025-05-29
[摘要]石油磺酸鹽作為表面活性劑在弱堿三元復合體系中使用較多,但石油磺酸鹽中未磺化油含量較高,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在弱堿三元復合體系中由烷基苯磺酸鹽替代石油磺酸鹽會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室內對8種不同疏水基烷基苯磺酸鹽表面活性劑與區塊原油進行界面性能評價,通過變化酸值和碳鏈的長度2項指標觀察其對界面張力的影響。研究發現碳鏈的長度與原油間存在一定的匹配關系,酸值對界面張力影響不大。在確定與原油匹配的表面活性劑基礎上,研究了取代基個數與界面張力的關系,通過復配后體系與原油間界面張力的變化分析了相對分子量對界面張力的影響規律。
石油磺酸鹽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張力、來源廣和價格低等優勢,因而在三次采油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同時由于它的未磺化油含量較高,造成低滲透油層的注入困難。烷基苯磺酸鹽是一種碳鏈長度固定、結構相對單一的表面活性劑,其未磺化油含量相對較低,遠遠小于石油磺酸鹽。筆者通過配制弱堿三元復合體系評價其界面活性,試驗研究了烷基苯磺酸鹽結構與界面活性的關系,旨在為弱堿三元復合驅優選表面活性劑提供重要依據。
1試驗部分
試驗用弱堿三元復合體系采用礦化度為5410mg/L、懸浮物含量為10.7mg/L、含油量為10.7mg/L的污水配置;聚合物采用分子量為14.6×104、黏度為45.1mPa·s的中分子量聚合物,試驗配置濃度為1500mg/L;堿采用弱堿碳酸鈉。表面活性劑采用組分可控的烷基苯磺酸鹽(見表1),原油采用現場水驅后脫水原油作為試驗樣品。
表1烷基苯磺酸鹽的基本參數
試驗中將形成界面的兩液相加入到樣品中,然后將樣品放入到EZ-Pi Plus便攜式動態表界面張力儀中,設定溫度為45℃、旋轉速度為5000r/min,每間隔20min錄取一次數據,待2h后,記錄平衡時的界面張力數值。
2試驗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酸值對界面活性的影響
在室內對具有相同分子量、不同酸值的烷基苯磺酸鹽進行弱堿三元復合體系界面活性檢測。C16烷基二甲苯磺酸鹽2種不同酸值的表面活性劑試驗得到的界面活性如圖1和圖2所示,可以看出體系均可以在較寬的表面活性劑和堿濃度的范圍內形成10-3mN/m數量級的超低界面張力,即酸值對界面活性影響不大。從C18烷基二甲苯磺酸鹽2種不同酸值的表面活性劑試驗得到的界面活性如圖3和圖4所示,隨著表面活性劑和堿濃度的變化,體系中沒有形成10-3mN/m數量級的超低界面張力,此類表面活性劑不適用于三元復合驅。
圖1 C16-8(1號)界面活性圖 圖2 C16-8(2號)界面活性圖
圖3 C18-8(1號)界面活性圖 圖4 C18-8(2號)界面活性圖
2.2不同分子結構對界面張力的影響
1)碳鏈長度對界面活性的影響對用濃度為1500mg/L的聚合物和不同碳鏈長度的烷基苯磺酸鹽配置的弱堿三元復合體系進行界面活性檢測(見圖5~圖8)。圖5和圖1對比表明,帶有支鏈的C16烷基苯磺酸鹽形成超低界面張力時堿濃度和表面活性劑濃度范圍較寬;圖6和圖4對比表明,帶有支鏈的C18烷基苯磺酸鹽在相同濃度范圍內沒有形成超低界面張力。因此,帶有支鏈的C16烷基苯磺酸鹽界面活性好于帶有支鏈的C18烷基苯磺酸鹽。
另一組對比結果如圖7、圖8所示,直鏈的C18烷基苯磺酸鹽形成超低界面張力時的堿濃度范圍大于直鏈的C16烷基苯磺酸鹽的范圍。
圖5 C16-7界面活性圖 圖6 C18-7界面活性圖
圖7 C16-6界面活性圖 圖8 C18-6界面活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