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無機粒子對TPAE界面張力、發泡、抗收縮行為的影響(二)
> JMP軟件定制熟化環境的濕度對光伏背板耐候層表面張力影響(一)
> 界面張力儀在材料制備過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 熱毛細效應引起的表面張力梯度導致傾斜壁面上液膜干斑的出現(二)
> 改性環氧樹脂乳液型碳纖維上漿劑制備、表面張力、黏度等性能測試(一)
> 往復振動篩板塔強化低界面張力萃取體系傳質效率(二)
> 調控NMVQ相表面張力對EPDM/NMVQ共混膠性能的影響
> 三元復合體系的界面擴張黏彈性對水驅后殘余油的乳化作用——結論
> 如何提高釹鐵硼磁體表面硅鈦系納米涂層表面張力
> 不同界面張力-潤濕性組合的滲吸液體系對于化學滲吸效果的影響規律
推薦新聞Info
-
> 燒結礦致密化行為研究:不同堿度條件下熔體的表面張力、表觀黏度值(三)
> 燒結礦致密化行為研究:不同堿度條件下熔體的表面張力、表觀黏度值(二)
> 燒結礦致密化行為研究:不同堿度條件下熔體的表面張力、表觀黏度值(一)
> 如何提高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表面張力預測精度
> 不同水淹程度的油藏環境下微生物提高采收率、采出液的表面張力與界面張力的變化(二)
> 不同水淹程度的油藏環境下微生物提高采收率、采出液的表面張力與界面張力的變化(一)
> 新型助排劑配方組分、對表/界面性能的影響及助排效果(三)
> 新型助排劑配方組分、對表/界面性能的影響及助排效果(二)
> 新型助排劑配方組分、對表/界面性能的影響及助排效果(一)
> 電噴霧質譜離子源技術優化策略:降低外鞘液表面張力,加速液滴溶劑蒸發
新型十六烷基胺無堿表面活性劑的合成、界面性能及復配性能(二)
來源:精細石油化工進展 瀏覽 801 次 發布時間:2024-10-10
以十六烷基胺、丙烯酸甲酯和二乙醇胺等為原料,經邁克爾加成反應、水解反應及酯交換反應合成新型十六烷基胺無堿表面活性劑,利用紅外光譜對產品進行結構表征。對新型十六烷基胺無堿表面活性劑與大慶采油一廠原油45℃下油水界面張力進行研究,其可使大慶油水界面張力達到超低界面張力(10-3mN/m);在與烷基苯磺酸鹽復配時,當其質量比為4∶1~5∶1時,復配體系能使油水界面張力達10-4mN/m數量級。
三元復合驅是三次采油中較為成熟的驅油技術,然而采出液處理困難及堿對地層造成損害等問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工業化推廣。利用十六烷基胺、丙烯酸甲酯和二乙醇胺等為原料,合成了新型低界面張力十六胺無堿表面活性劑,不但可充分發揮聚合物的黏彈性,體系界面張力又可保持在10-3mN/m數量級。通過紅外光譜分析了合成產物,對產品進行結構表征。對新型無堿表面活性劑與大慶采油一廠原油45℃下油水界面張力進行研究,可使大慶油水界面張力達到超低界面張力(10-3mN/m),研究了合成的新型十六烷基胺無堿表面活性劑與傳統表面活性劑形成的復配體系,產生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其與烷基苯磺酸鹽復配質量比為4∶1~5∶1時,復配體系能使油水界面張力達10-4mN/m數量級。考察了鹽、堿含量及溫度對復配體系性能的影響。
1試劑及儀器
十六烷基胺、二乙醇胺、甲醇、氫氧化鈉、丙烯酸甲酯,均為分析純。
G511型立式攪拌器;真空泵;電熱恒溫水浴鍋;Perkin-Elmer 1700型FT-IR光譜儀,美國Perkin Elmer公司;KQ-C玻璃儀器氣流烘干器;TX-500型旋滴界面張力儀。
2表面活性劑的合成
2.1十六烷基氨基丙酸甲酯的合成
首先以十六烷基胺為原料,與丙烯酸甲酯發生邁克爾加成反應。稱取17.20 g十六烷基胺加入蒸餾燒瓶中,加熱至65℃至烷基胺完全液化,再用滴液漏斗緩慢滴入18.07 g丙烯酸甲酯,滴加完畢后恒溫,邁克爾加成反應3.5 h,反應結束后用真空泵抽濾,得到產物3-(十六烷基氨基)丙酸甲酯。稱取質量,計算收率為85%。
2.2氨解產物的合成
由邁克爾加成產物和二乙醇胺發生氨解反應。將十六烷基氨基丙酸甲酯與二乙醇胺按質量比1∶1加入蒸餾燒瓶中,再加入一定量氫氧化鈉作催化劑,將其加熱至90~100℃預反應3 h,采用分液漏斗加球形冷凝管蒸出甲醇,繼續加熱,抽泵抽濾,得到3-(十六烷基氨基)丙酰二乙醇胺(簡稱DW-3-16),計算收率達95%~98%。
2.3結構表征
利用Perkin-Elmer 1700型FT-IR光譜儀對所合成的目標產物進行紅外光譜分析,譜圖中吸收峰與分子中各基團的振動形式相對應。紅外光譜圖見圖1。
圖1表面活性劑DW-3-16紅外光譜圖